湘教通〔2015〕567号 关于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实施意见
发布时间: 2022-08-19 14:29:08阅读:1603
分享:

关于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的实施意见

各市州教育局: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教基一〔201215号)精神,进一步科学指导和规范我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全面普及和深入开展,切实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明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注重学生心理和谐健康,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根据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握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任务,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与方法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2.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坚持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科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切实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坚持发展、预防和危机干预相结合。要立足教育和发展,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挖掘他们的心理潜能,注重预防和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心理行为问题,在应急和突发事件中及时进行危机干预。

——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和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全体教师都要树立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注重教育方式方法,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

——坚持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要在教师的教育指导下,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关注自身心理健康,培养学生自主自助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和能力。

二、准确把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和内容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具体目标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和生活,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主自助和自我教育能力,增强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及时给予必要的危机干预,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2.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其重点是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应从不同地区的实际和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做到循序渐进,设置分阶段的具体教育内容。

 ——小学阶段

小学低年级:帮助学生认识班级、学校、日常学习生活环境和基本规则;初步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重点是学习习惯的培养与训练;培养学生礼貌友好的交往品质,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感受友情;使学生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初步学会自我控制;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新集体和新的学习生活,树立纪律意识、时间意识和规则意识。

小学中年级: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初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树立自信,乐于学习;树立集体意识,善于与同学、老师交往,培养自主参与各种活动的能力,以及开朗、合群、自立的健康人格;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感受解决困难的快乐,学会体验情绪并表达自己的情绪;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角色意识,培养学生对不同社会角色的适应;增强时间管理意识,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与兴趣、娱乐之间的矛盾。

小学高年级: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和兴趣爱好,在各种活动中悦纳自己;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端正学习动机,调整学习心态,正确对待成绩,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开展初步的青春期教育,引导学生进行恰当的异性交往,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异性同伴关系,扩大人际交往的范围;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正确面对厌学等负面情绪,学会恰当地、正确地体验情绪和表达情绪;积极促进学生的亲社会行为,逐步认识自己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初中阶段学习生活做好准备。

——初中阶段:帮助学生加强自我认识,客观地评价自己,认识青春期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适应中学阶段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积极与老师及父母进行沟通,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尺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情绪体验与表达,并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有效管理,正确处理厌学心理,抑制冲动行为;把握升学选择的方向,培养职业规划意识,树立早期职业发展目标;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着重培养应对失败和挫折的能力。

——高中阶段: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意识,树立人生理想和信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掌握学习策略,开发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效率,积极应对考试压力,克服考试焦虑;正确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培养人际沟通能力,促进人际间的积极情感反应和体验,正确对待和异性同伴的交往,知道友谊和爱情的界限;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承受失败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特长和社会需要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志向,培养职业道德意识,进行升学就业的选择和准备,培养担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认真落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

1. 学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全体教师都应自觉地在各学科教学中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将适合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每位教师都要增强心理健康意识,积极维护自我心理健康,注重发挥教师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学校要在班主任工作、班团队活动、校园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中,创造性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要组织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题活动,充分利用网络、宣传专栏、黑板报、校园电视台、校报校刊、电子屏幕等,广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营造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2.学校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要制定并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计划。小学、初中、高中,每一个学段至少有一个学年系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每学期课时数不少于10节。心理健康教育课以班级为单位开展。课时从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中统筹解决。学校使用的心理健康教育材料须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定。未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年级,每学期要采取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等形式,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3.学校要积极开展团体和个体心理辅导。对于学生群体中有着相同发展需求和心理困扰的学生,由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利用成员间的互动、影响、支持,实施团体心理辅导,解决学生共有的心理困扰,促进学生共同发展。团体心理辅导可以与学生社团活动结合开展。对于个别存在心理困扰或心理需求的学生要及时进行个体心理辅导。

4.学校要联系家长和社会共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利用家长学校、学校网站、校园电视台、校报校刊、心理热线、校园微信、QQ群等途径指导家长了解孩子成长的特点、规律,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为家长提供促进孩子发展的指导意见,协助他们解决孩子在发展过程中的心理行为问题。同时,积极搭建亲子互动平台,开辟亲子沟通渠道。引导广大家长树立责任意识,提高自身修养,注重自身良好心理品质的养成,为子女树立榜样,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学校要争取各级妇联组织、共青团组织、未成年保护机构等多方支持,加强与社会团体、公共文化机构、街道社区以及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等的联系和合作,挖掘社会(区)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借助社会(区)的场馆设施,组织开展各种有益于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文体娱乐活动和心理素质拓展活动,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不断完善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四、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1.配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师资力量是决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每所学校至少要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并逐步增加专职教师配备。专职教师原则上须具备心理学或相关专业本科学历。

2.建立健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称评聘办法。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健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办法,在教师职称评定上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制订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价标准,落实好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工作。对获得国家心理咨询师资质且从事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给予培训费用补贴。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享受班主任同等待遇。有条件的地区或学校可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的专业成长。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纳入国培、省培计划,分期分批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行培训。各市州和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纳入地方培训计划,分期分批对区域内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行轮训,切实提高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要在中小学校长、班主任和其他学科教师等各类培训中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内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纳入名师培养的系统工程之中。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自觉遵守专业伦理守则,在心理辅导过程中要充分保障学生的权益,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积极发掘学生的潜力,不断提高引导学生自我成长与发展的能力。

五、加快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

心理辅导室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展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指导帮助学生疏导和解决在学习、生活和成长中出现的问题,排解心理困扰和防范心理障碍的专门场所,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中小学校应按照科学、实用原则,建立心理辅导室,保证基本配置,满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学有效开展。心理辅导室建设的具体要求按照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执行。

各学校心理辅导室应建立定时开放制度和教师值班制度,安排专兼职教师值班,接待、辅导来访学生,并要有日常工作记录。要建立和规范学生心理教育工作档案,定期开展研讨活动,不断提高心理辅导工作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研究

各级教研机构要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心理健康教育教研人员要组织专家学者、一线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究,定期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为广大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搭建专业成长的平台,并在实践中丰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化水平。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设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项课题,并积极组织优秀成果评选和推广活动。

七、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导与管理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与管理,制定规章制度,明确责任部门和负责人,指导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纳入学校评价指标体系之中。要积极创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的辐射引领作用,促进区域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整体提升。要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纳入年度经费预算,并在时间、人力、物力等方面给予充分支持,确保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湖南省教育厅

                               2015127

咨询热线:13787116266 
售后热线:18874962751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六8:30—18:00
公司地址:长沙市雨花区环保中路188号长沙国际企业中心南区7栋B204
公司邮箱:995204388@qq.com
Copyright © 2017  长沙方捷科技有限公司  |  All Rights Reserved  |  湘ICP备18008331号 技术支持:英铭长沙网站建设
技术支持 英铭科技